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王陽明全集    148


作者:王陽明
頁數:148 / 0
類別:古典散文

 

作者:王陽明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祥兒在宅打攪,早晚可戒告,使勿胡行為好,寫去事可令一一為之。諸友至此,多瞢慢,見時皆可致意。徐老先生處,可特為一行拜意。朱克相兄,亦為一問,致勉勵之懷。

余諒能心照,不一一耳。守仁拜。

惟善秋元賢契。

本篇錄自日本《陽明學報》第一八二號,篇名系編者所加。



  
與道通周沖書五通

(一)

古《易》近時已有刻者,雖與道通所留微有不同,囗囗無大不相遠。中間盡有合商量處,憂病中情思未能及,且請勿遽刊刻,俟二三年後,道益加進,乃徐議之,如何?

《易》者,吾心之陰陽動靜也;動靜不失其時,《易》在我矣。自強不息,所以致其功也。孔子云:「五十以學《易》,可以無大過矣。」今以道通之年計之,正在學《易》之時,恐未宜汲汲於是也。

道通在諸友中最為溫雅近實,乃亦馳騖于此等不急之事,疑未之思歟?

盛價去,昏憒草草,莫既所懷,千萬心亮!

守仁拜手

道通郡博道契文侍

(二)

得書,知養病之圖,闔門母子兄弟之真誠,有足樂也。所論為學工夫,大略皆是,亦是道通平日用工得力處。但于良知二字,見得尚未透徹。今且只如所論工夫著實做去,時時于良知上理會,久之自當豁然有見,又與今日所論不同矣。

承令兄遠寄藥,人危處草冗中,不亟別作書,並致此意。

陽明山人守仁拜手



  
道通郡博道契文侍

(三)

所示《祭田記》,意思甚好,只是太著意,要說許多道理,便覺有補綴支蔓處。此是近來吾黨作文之弊,亦不可不察也。

欲慰吾生者,即日亦已告歸。渠以尊堂壽圖,索區區寫數語,甚堅。因腹疾大作,遂疏其意,幸亮之!

記稿改除數字,奉還。新錄一冊,寄覽。

六月朔日

(四)

所謂良知,即孟子所謂:「是非之心,知也」。是非之心,人孰無有?但不能致此知耳。能致此知,即所謂充其是非之心,而知不可勝用矣。來書既雲「良心發見」,而復雲「不能辨理欲于疑似之間」,則所謂「良心發見」者果何物耶?

「知行合一」之說,專為近世學者分知行為兩事,必欲先用知之之功而後行,遂致終身不行,故不得已而為此補偏救弊之言。學者不能著體履,而又牽制纏繞於言語之間,愈失而愈遠矣。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,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。足下但以此語細思之,當自見,無徒為此紛紛也。

所寄《答明公語》,頗亦無失。若見未瑩澈,而輒有論議,反以晦道,不若此說之渾成,不失為真實語也。

令弟歸,草草不另。意惟勉學不怠,以慰所期。無次。

守仁拜手

道通秋元道契文侍

(五)

今時同志中,往往多以仰事俯育為進道之累,此亦只是進道之志不專一,不勇猛耳。若是進道之志果能勇猛專一,則仰事俯育之事莫非進道之資。顏子當時在陋巷,不改其樂,亦正是簞食瓢飲之時。當時顏、路尚在,安得無仰事俯育?固有人不堪其憂者矣!近聞道通處事殊落莫,然愛莫為助,聊以此言相警發耳。

病筆不足。

守仁拜手道

通長史道契文侍

本篇原件藏日本天理大學中央圖書館,楊天石據台灣《大陸雜誌》第四十七卷第二期所錄標點整理改定,以《王陽明答周沖書》為題,發表於《中國哲學》第一輯。現據楊文移錄,題目系編者所加。

上大人書一

正德七年

寓都下男王守仁百拜,上父親大人膝下。

杭州差人至,備詢大人起居遊覽之樂,不勝喜慰。尋得書,乃有二十四叔囗囗囗囗囗固自有數,胡乃適囗囗時,信乎樂事不常,人生若寄,古之達人所以適情任性,優遊物表,遺身家之累,養真恬曠之鄉,良有以也。伏惟大人年近古稀,期功之制,禮所不逮,自宜安閒愉懌,放意林泉,木齋雪湖詞老,時往一訪;稽山鑒湖諸處,將出一遊;洗脫世垢,攝養天和;上以增祖母之壽,下以垂子孫之囗慶。囗囗

男等安居如常,七妹當在八月,身體比常甚佳;婦姑之間,近亦頗睦。曰仁考滿亦在出月初旬,出處去就,俟曰仁至,計議已定,然後奉報也。

河南賊稍平,然隱伏者尚難測;山東勢亦少減,而劉七竟未能獲;四川諸江西雖亦時有捷報,而起者亦復不少;至于糧餉之不繼,馬疋之乏絶,邊軍之日疲,流氓之愈困,殆有不可勝言者。而廟堂之上,固已晏然,有坐享太平之樂,自是而後,將益輕禍患,愈肆盤遊,妖孽並興,讒諂日甚,有識者復何所望乎!

守城妻無可寄託,張妹夫只得自行送回。大娘子早晚無人,須搬渠來男處,將就同住。六弟聞已起程,至今尚未見到。聞餘姚居址亦已分析各人管理,不致荒廢,此亦了當一事。

今年造冊,田業之下瘠者,親戚之寄託者,惟例從刊省,拒絶之為佳。時事如此,為子孫計者,但當遺之以安,田業鮮少,為累終寡耳。趙八田近因農民例開,必願上納,阻之不可。昨日已告通狀,想亦只在倉場之列,不久當南還矣。

九弟所患,不審近日如何?身體若未壯健,誦讀亦且宜緩,須遣之從黃司與游,得清心寡慾,將來不失為純良之士,亦何必務求官爵之榮哉!

守文、守章,亦宜為擇道德之師,文字且不必作,只涵詠講明為要。男觀近世人家子弟之不能大有成就,皆由父兄之所以教之者陋而望之者淺。人來,說守文質性甚異,不可以小就待之也。

因便報安,省侍未期,書畢不勝瞻戀。閏五月十一日,守仁百拜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