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王陽明全集    296


作者:王陽明
頁數:296 / 0
類別:古典散文

 

作者:王陽明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重修宋儒黃文肅公斡家譜序

譜之為義大矣!有征而不書,則為棄其祖;無征而書之,則為誣其祖。兢兢焉尊其所知,闕其所不知,詳其所可征,不強述其所難考,則庶乎近之矣。雖然,知不知與可征不可征,亦有為時地所限焉。或經兵燹之餘,或值播遷之後,既編殘而簡斷,亦人往而風微,近遠難稽,盛衰莫必,則舉廢修墜,往往日耳之咨度,未能衷于一是。

迨承平日久,裡巷安然,相與講敬宗收族之事,乃益詳其體例,明於忌諱,前事每多抉擇,後事彌昭審慎。故為人子孫,而欲光昭令緒,莫此為大焉!

今黃文肅公裔孫名祚者,以重修家乘,景企餘光,益以後系,踵而新之,而以序囑余。余得拜閲其全牒。所見于源流,既不失其考;于脈派,又獨得其真。視前此之譜為親切焉,可謂得其本矣。



  
其于當闕當詳之義,宜有合焉,而無慮其棄與誣也。察統系之異同,辨家承之久近,敘戚疏,定尊卑,收渙散,敦親穆,胥于譜焉列之。然則續修之人,其用意深遠、計慮周密為何如!而凡屬譜系之後者,宜暢然思,油然感,勉紹先緒,無墜家聲,則亦庶乎!上下有序,大小相維,同敦一本之親,無蹈乖違之習,繩繩繼繼,永永無極也夫!

並贈世派歌

世守儒宗訓,家傳正學書。宏綱開瑞運,嘉祉錫禎符。



朝廷尚文德,萬國景賢良。忠信正常泰,嚴恭體益壯。

孝慈家道善,仁厚祖功長。誠正修齊治,隆重平世記昌。

時正備十五年庚辰孟春上元日,陽明山人王守仁拜撰。

本文原載福建師大圖書館藏《青山黃氏世譜》刊本。今據浙江學刊一九九○年第四期方寶川文移錄。

送日東正使了庸和尚歸國序

世之惡奔竟而厭煩拿者,多遁而之釋焉。為釋有道,不曰清乎?撓而不濁,不曰潔乎?狎而不染,故必息慮以浣塵,獨行以離偶,斯為不詭于其道也。苟不如是,則離皓其發、緇其衣、焚其書,亦逃祖繇而已耳,樂縱誕而已耳,其于道何如耶!


  

今有日本正使堆雲桂悟字了庵者,年逾上壽,不倦為學,領彼國王之命,來貢珍于大明。舟抵鄞江之滸,寓館于馹。予嘗過焉,見其法容潔修、律行堅鞏,坐一室,左右經書,鉛采自陶,皆楚楚可觀,非清然乎!與之辨空,則出所謂預修諸殿院之文,論教異同,以並吾聖人,遂性閒情安,不譁以肆,非淨然首!且來得名山水而游,賢士大夫而從,靡曼之色不接于目,淫娃之聲不入于耳,而奇邪之行不作於身,故其心日益清,志日益淨,偶不期離而自異,塵不待浣而已絶矣。茲有歸思,吾國興之文字以交者,若太宰公及諸縉紳輩,皆文儒之擇也,咸惜其雲,各為時章,以瞌飾回躅,固非貸而濫,吾安得不序!

皇明正德八年歲在癸酉五月既望,餘姚王守仁書。

本篇原稿系日本九鬼隆重輝所藏,今存佚不詳。齊藤拙堂的《拙堂文話》載有此文真跡。據齊藤言,真跡「字畫稱秀,神采奕奕,其為親筆無可疑也。」現據日本明德出版社一九七○年版《陽明學入門》一書移錄。

下一篇
目錄
上一篇
獵書人掃校

悟真錄之十一 世德紀



王性常先生傳

王綱字性常,一字德常。弟秉常、敬常,並以文學知名。性常尤善識鑒,有文武長才。少與永嘉高則誠族人元章相友善,往來山水間,時人莫測也。

元末嘗奉母避兵五泄山中。有道士夜投宿,性常異其氣貌,禮敬之,曰:「君必有道者,願聞姓字。」道士曰:「吾終南隱士趙緣督也。」與語達旦,因授以筮法。

且為性常筮之曰:「公後當有名世者矣。然公不克終牖下。今能從吾出遊乎?」性常以母老,有難色。道士笑曰:「公俗緣未斷,吾固知之。

」遂去。誠意伯劉伯溫微時常造焉。性常謂之曰:「子真王佐才,然貌微不稱其心,宜厚施而薄受之。老夫性在邱壑,異時得志,幸勿以世緣見累,則善矣。

」後伯溫竟薦性常于朝。

洪武四年,以文學征至京師。時性常年已七十,而齒發精神如少壯。上問而異之。親策治道,嘉悅其對,拜兵部郎中。

未幾,潮民弗靖,遂擢廣東參議,往督兵糧。謂所親曰:「吾命盡茲行乎?」致書與家人訣,攜其子彥達以行。至則單舸往諭,潮民感悅,咸扣首服罪,威信大張。回至增城,遇海寇曹真竊發,鼓噪突至,截舟羅拜,願得性常為帥。

性常諭以逆順禍福,不從,則厲聲叱罵之。遂共扶異之而去。賊為壇坐性常,日羅拜請不已。性常亦罵不絶聲,遂遇害。

時彥達亦隨入賊中,從旁哭罵求死。賊欲並殺之。其酋曰:「父忠而子孝,殺之不祥。」與之食,不顧。

賊憫其誠孝,容令綴羊革裹尸,負之而出,得歸葬禾山。

洪武二十四年,御史郭純始備上其事。得立廟死所,錄用彥達。彥達痛父以忠死,躬耕養母,麄衣惡食,終身不仕。性常之歿,彥達時年十六雲。

遁石先生傳

胡 儼

翁姓王氏,諱與準,字公度,浙之餘姚人,晉右軍將軍羲之之裔也。父彥達,有隱操。祖廣東參議性常,以忠死難。朝廷旌錄彥達,而彥達痛父之死,終身不仕。

悉取其先世所遺書付翁曰:「但毋廢先業而已,不以仕進望爾也。」翁閉門力學,盡讀所遺書。鄉裡後進或來從學者,輒辭曰:「吾無師承,不足相授。」因去從四明趙先生學《易》。

趙先生奇其志節,妻以族妹而勸之仕。翁曰:「昨聞先生遁世無悶之誨,與準請終身事斯語矣。」趙先生愧謝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