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史記全集譯注    632


作者:司馬遷
頁數:632 / 0
類別:歷史

 

作者:司馬遷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於是大司馬進曰(1):「陛下仁育群生,義征不憓(2),諸夏樂貢(3),百蠻執贄(4),德侔往初(5),功無與二,休烈浹洽(6),符瑞眾變,期應紹至(7),不特創見(8)。意者泰山、粱父設壇場望幸,蓋號以況榮(9),上帝垂恩儲祉十,將以薦成(11),陛下謙讓而弗發也,挈三神之歡(12),缺王道之儀,群臣恧焉。或謂且天為質暗(13),珍符固不可辭;若然辭之(14),是泰山靡記而粱父靡幾也(15)。亦各並時而榮,鹹濟世而屈(16),說者尚何稱於後,而雲七十二君乎?夫修德以錫符(17),奉符以行事,不為進越。故聖王弗替(18),而修禮地祗(19),謁款天神(20),勒功中岳(21),以彰至尊,舒盛德,發號榮,受厚福,以浸黎民也。皇皇哉斯事!天下之壯觀,王者之丕業(22),不可貶也。願陛下全之。而後因雜薦紳先生之略術(23),使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,以展采錯事(24)。猶兼正列其義,校飭厥文,作《春秋》一藝。將襲舊六為七(25),攄之無窮(26),俾萬世得激清流,揚微波,蜚英聲,騰茂實(27)。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(28)。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(29)。」
(1)進諫。(2)憓:通「惠」,順。(3)諸夏:指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。(4)贄:禮品。(5)侔:相等。(6)休烈:美好的功業。浹(ji□,家)洽:普遍融洽。(7)期:應驗之期。紹:繼續。(8)不特:不但。創見:初次顯現。見,同「現」。(9)蓋號:加上尊號。按《釋名》:「蓋,加也。」況:比。十祉:福。(11)薦:進獻。(12)弗發:指不封禪。挈(qie,竊):通「契」,斷絕。三神:指上帝、泰山、粱父山。(13)且:夫。質暗:質樸暗昧。(14)若然:假若如此。(15)靡記:沒有表記,即無刻石。靡幾:無希望,指無人祭祀。(16)鹹:皆。濟世:畢世。屈:絕。(17)錫:通「賜」,給予。(18)弗替:不廢除。(19)修禮:修行禮儀。地祗:地神。(20)款:誠。(21)勒功:刻石記功。中岳:嵩山。(22)丕:大。(23)因雜:總萃,綜合。略術:道術。(24)絕:遠。采:官。錯:通「措」,置。此指置心於政事。(25)六:六經。(26)攄:傳佈。(27)騰:傳送。按:《說文》「騰,傳也。」(28)稱首:稱揚讚美。用此:因此。(29)掌故:官名,為太史屬官。
於是天子沛然改容,曰:「愉乎,朕其試哉!」乃遷思回慮(1),總公卿之議(2),詢封禪之事,詩大澤之博(3),廣符瑞之富。乃作頌曰:
自我天覆,雲之油油(4)。甘露時雨,厥壤可游。滋液滲漉(5),何生不育!嘉谷六穗,我穡曷蓄(6)?
非唯雨之,又潤澤之;非唯濡之,氾尃濩之(7)。萬物熙熙,懷而慕思。名山顯位,望君之來。君乎君乎,侯不邁哉(8)!
般般之獸(9),樂我君囿;白質黑章,其儀可(嘉)〔喜〕十;旼旼睦睦,君子之能(11)。蓋聞其聲(12),今觀其來。厥塗靡蹤(13),天瑞之征。茲亦於舜,虞氏以興。
濯濯之麟(14),游彼靈畤(15)。孟冬十月,君俎郊祀。馳我君輿,帝以享祉。三代之前,蓋未嘗有。
宛宛黃龍(16),興德而升;采色炫耀,熿炳輝煌(17)。正陽顯見(18),覺寤黎烝(19)。於傳載之,雲受命所乘(20)。


  
厥之有章,不必諄諄(21)。依類托寓,諭以封巒(22)。」


  
披藝觀之(23),天人之際已交,上下相發允答(24)。聖王之德,兢兢翼翼也(25)。故曰「興必慮哀,安必思危」。是以湯、武至尊嚴,不失肅祗(26);舜在假典(27),顧省厥遺(28):此之謂也。
(1)遷思回慮:反覆思考。(2)總:歸納。(3)詩:記述。或釋為以詩頌揚。澤:恩澤。(4)油油:雲飄行的樣子。(5)滲漉:水滲入地下。(6)穡:收穫莊稼。(7)氾:普。尃濩:散佈。(8)侯:何。邁:行。(9)般般:同「斑斑」,文彩斑斕的樣子。獸:指騶虞。十儀:儀表。(11)旼旼:和睦的樣子。睦睦:《漢書·司馬相如》作「穆穆」,恭敬的樣子。能:通「熊」。(12)聲:名聲。(13)厥:其。靡蹤:無足跡。(14)濯濯:肥壯的樣子。麟:白麟。(15)靈畤(zhi,志):畤為祭天地五帝的地方,漢代右扶風有五畤。顏師古《漢書注》引文穎曰:「武帝冬幸雍,祠五畤,獲白麟也。」此文「游畤靈」當指此。(16)宛宛:屈伸的樣子。(18)正陽:指龍。古人以為龍屬陽類,是高貴的君王之象,故稱正陽。顯見:同「顯示」。(19)黎烝:民眾。(20)傳:指《易經》。受命:接受天命的人,指天子。按《易經·彖傳》云:「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,時乘六龍以御天。」當是此句所本。(21)諄諄:教導別人非常懇切的樣子。(22)托寓:寄托。諭:告。封巒:封禪之典。巒:山。此指泰山、粱父山。(23)披:翻開。藝:指經典。(24)相發:相互啟發。允答:通「允洽」,和美,和諧。(25)翼翼:謹慎小心。(26)祗(zh□,支):敬。(27)假:大。(28)顧:看。省:察。遺:失誤與缺點。
司馬相如既卒五歲,天子始祭后土(1)。八年而遂先禮中岳,封於太山(2),至粱父禪肅然(3)。
相如他所著,若《遺平陵侯書》、《與五公子相難》、《草木書》篇不採,采其尤著公卿者雲(4)。
(1)后土:土地神。(2)遂:終於。禮:行祭祀之禮。太山:同「泰山」。(3)肅然:山名,在泰山腳下東北方。(4)采:收錄。
太史公曰:《春秋》推見至隱(1),《易》本隱之以顯(2),《大雅》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(3),《小雅》譏小己之得失(4),其流及上(5)。所以言雖外殊,其合德一也(6)。相如雖多虛辭濫說,然其要歸引之節儉(7),此與《詩》之風諫何異!揚雄以為靡麗之賦(8),勸百風一(9),猶馳騁鄭衛之聲十,曲終而奏雅,不已虧乎(11)?余采其語可論者著於篇。
(1)推:推知。隱:隱微。(2)隱之以顯:《漢書·司馬相如》作「隱以之顯」,由隱至顯。之:往。(3)《大雅》:指《詩經,大雅》三十一篇,多是貴族詩人歌功頌德,讚美統治者的作品。逮:及。(4)《小雅》指《詩經·小雅》七十一篇,多是貴族失意與不滿時勢的詩人的政治諷刺詩。小己:卑小之人,指詩人自己。(5)流:流言。上:指朝廷和君王。(6)合德:通「洽德」,指溫柔敦厚的教化效果。漢人極重視《詩經》的所謂「溫柔敦厚」的詩教(《禮記·經解》:「溫柔敦厚,《詩》教也。」)。按:「洽者,和柔之意」(孫詒讓《周禮正義》)。「德,猶教也」(鄭玄《禮記注》)。(7)要:主旨。(8)揚雄:西漢末年與東漢初年文學家,生於司馬遷之後,此處引他對賦的評論,顯系後人將《漢書》之文竄入本文,非司馬遷原文。靡麗:華麗。(9)勸:鼓勵。十鄭、衛之聲:指春秋時代鄭國和衛國的民間音樂,被統治者稱為淫靡之樂。(11)已:同「亦」。虧:虧損,減損。

回目錄
 
《史記》譯注
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
史有為 譯注
【說明】
本篇是淮南厲王劉長及其子劉安、劉賜的合傳。劉長是漢高祖的小兒子,漢文帝同父異母的兄弟。他因驕橫無度,參與謀反,獲罪被捕,在押往流放地蜀郡的途中絕食身亡。之後劉安繼封淮南王,劉賜封廬江王轉徙衡山王。劉安為報父仇,串通劉賜密謀反叛,事洩後二人皆自殺國除。按《史記》體例,寫諸侯王生平當立「世家」,而這裡降為列傳,乃是對劉長父子的叛逆之罪表示貶抑。這種變通處置之法,與卷一百六《吳王濞列傳》相同,都反映了作者維護漢家一統,反對分裂割據的政治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