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康熙字典 下    427


作者:張玉書
頁數:427 / 533
類別:其他

 

作者:張玉書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◆又誠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其致之。【注】致,誠也。
◆又挑戰曰致師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楚許伯禦樂伯,攝叔為右,以致晉師。【疏】致師,致其必戰之志。
◆又態也。【水經注】茂竹便媚,致可翫也。【六帖】崔遠風致整峻。【王縉詩】自然成高致。
◆又至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卜】掌三夢之灋。一曰致夢。【疏】訓致為至,夢之所至也。
◆又制也。【管子·白心篇】以致為儀。【注】致者,所以節制其事,故為儀。
◆又【易·繫辭】一致而百慮。【疏】所致雖一,慮必有百,言慮雖百種,必歸於一致也。
◆又就也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故致數車無車。【注】致,就也。言人就車數之,為輻,為輪,為轂,為衡,為轝,無有各為車者。
◆又【詩·大雅】是致是附。【傳】致,致其社稷羣神。【疏】致者,運轉之詞。


  
◆又密也。【禮·禮器】德產之致也精微。【注】致,緻密也。【前漢·嚴延年傳】文致不可得反。【注】言其文案整齊。
◆又與緻通。【禮·月令】孟冬,命工師效功,陳祭器,按度程,必功致為上。【注】謂功力密緻也。緻至同。
█臵 【未集下】【至字部】 臵 【集韻】各額切,音格。與□同。至也。
◆又【六書□原】徦,俗作臵。
█臺 【未集下】【至字部】 臺 〔古文〕□□【廣韻】徒哀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堂來切,□音苔。【說文】觀四方而高者。【釋名】臺,持也。築土堅高,能自勝持也。【爾雅·釋宮】闍謂之臺。【注】積土四方也。【禮·月令】仲夏之月,可以處臺榭。【疏】積土為之,所以觀望。【五經要義】天子三臺,靈臺以觀天文,時臺以觀四時,圃臺以觀鳥獸。
◆又【古今注】城門皆築土為之。累土曰臺,故亦謂之臺門。
◆又官名。【正字通】袁紹傳,三臺註:漢官尚書為中臺,御史為憲臺,謁者為外臺。
◆又漢百官表註:禮樂官知禮容,故禮部稱容臺。


  
◆又王彥威為曲臺新禮三十卷:故太常稱曲臺。
◆又漢秘書監曰蕓臺,唐改祕書為麟臺,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,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。
◆又【博雅】臺,支也。
◆又賤者之稱。【左傳·昭七年】僕臣臺。【注】皁輿,隷僕之至□者也。【孟子】蓋自是臺無饋也。【注】臺,賤官,主使令者。
◆又【輟耕錄】婢役于婢者,謂之重臺。【蘇軾·梅花詩】天敎桃李作輿臺。
◆又【博雅】臺,輩也。
◆又【揚子·方言】臺,敵延也。東齊海岱之間曰臺,自關而西秦晉之間,物力同者謂之臺敵。
◆又【莊子·庚桑楚】不可內於靈臺。【注】靈臺者,心也。
◆又姓。漢侍中臺佟。
◆又澹臺,複姓。
◆又【字彙補】古謂陵墓為臺,如鄴都之三臺,山海經帝堯臺,帝嚳臺是也。
◆又咍臺,即臺□之聲也。【世說】許噪於丞相帳,咍臺大鼾。【通雅】咍臺,晉人常語也。
◆又山名。【輿地誌】五臺山,在雁門郡。【山海經】鹿臺之山。【注】今名麓臺山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濟出王屋,時泗沂出臺台術。【注】時泗沂,皆水名。臺台術,皆山名。【抱朴子·登陟卷】昔張蓋蹹及偶高成,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。
◆又神名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昔金天氏有裔子,曰昧,為□冥師,生允格臺駘。臺駘,汾神也。【山海經】休與之山,其上有石焉,名曰帝臺之棋。【注】郭曰:帝臺,神人名。
◆又漸臺,星名也。
◆又宮殿名。【鄒陽·上吳王書】秦倚曲臺之宮,懸衡天下。【三輔黃圖】未央有曲臺殿。
◆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艾,冰臺。【疏】艾,一名冰臺,即今艾蒿也。【詩·小雅】南山有臺。【傳】臺,夫須也。【疏】夫須,莎草也,可為簑笠。【又】彼都人士,臺笠緇撮。【傳】臺,所以禦暑。笠,所以禦雨也。【箋】臺,夫須也。都人之士,以臺皮為笠。
◆又【字彙】洪孤切,音乎。臺駘,邾地名。【禮·檀弓】敗於臺駘。【注】臺音壷,駘音臺。臺當為壷字之偽。一作壷駘,或作狐駘。【正字通】臺有壷音,非臺與壷同。字彙以臺為古壷字,誤也。
◆又【字彙補】左傳,臺駘。正考註疏,□無狐音。字彙不知何據而云:亦誤也。
◆又【韻補】葉田黎切,音題。【參同契】皓若搴帷帳,瞑目登高臺,火記六百篇,所趣等不迷。
◆又葉同都切,音徒。【易林】典冊法書,藏在蘭臺。
█臻 【未集下】【至字部】 臻 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側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緇詵切,□音臻。【說文】至也。【玉篇】及也。【詩·邶風】遄臻于衛。【後漢·章帝紀】澤臻四表。
◆又【玉篇】聚也,衆也。
◆又【集韻】將先切【韻會】則然切【正韻】則前切,□音箋。【樂章天命篇】羣凶受誅殛,百祿咸來臻。黃華應福始,王凌為禍先。
臼字部
█臼 【未集下】【臼字部】 臼 【廣韻】其九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巨久切,□音咎。【說文】舂也。本作□,隷省作臼。古者掘地為臼,其後穿木石。象形,中象米。【徐曰】臼字中四注,與函字下,鼠字上,及古文齒字,皆偶相似而非也。【世本】雍父作臼。【呂氏春秋】赤冀作臼。【易·繫辭】斷木為杵,掘地為臼。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。【沈約·捉搦歌】粟榖難舂付石臼。【柳宗元詩】日午夢覺無餘聲,山童隔竹敲茶臼。
◆又星名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杵臼四星,在危南。【注】杵臼三星,在丈人星旁,主軍糧。
◆又地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】濟河圍令狐,入桑泉,取臼衰。【注】解縣東南有臼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