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王陽明全集    118


作者:王陽明
頁數:118 / 462
類別:古典散文

 

作者:王陽明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然如內重者,亦不能時時來講也,則法堂前草深一丈矣。內重有進道之資,而微失之於隘。吾固不敢避飾非自是之嫌,而叨叨至此,內重宜悉此意,弗徒求之言語之間可也。

與王公弼

乙酉

前王汝止家人去,因在妻喪中,草草未能作書。人來,遠承問惠,得聞動履,殊慰殊慰!書中所云「斯道廣大,無處欠缺,動靜窮達,無往非學。自到任以來,錢谷獄訟,事上接下,皆不敢放過。但反觀于獨,猶未是夭壽不二根基,毀譽得喪之間未能脫然。



  
」足知用功之密。只此自知之明,便是良知。致此良知以求自慊,便是致知矣。殊慰殊慰!師伊、師顏兄弟,久居于此。

黃正之來此亦已兩月餘。何廷仁到亦數日。朋友聚此,頗覺有益。惟齊不得力而歸。

此友性氣殊別,變化甚難,殊為可憂爾。間及之。

答董沄蘿石

乙酉

問:「某賦性平直守分,每遇能言之士,則以已之遲鈍為慚,恐是根器弱甚。」此皆未免有外重內輕之患。若平日能集義,則浩然之氣至大至公,充塞天地,自然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;自然能知人之言,而凡皮淫邪遁之詞皆無所施于前矣。況肯自以為慚乎!集義只是致良知。

心得其宜為義,致良知則心得其宜矣。

問:「某因親弟糧役,與之謀,敗,致累多人。因思皆不老實之過也。如何?」謂之老實,須是實致其良知始得,不然卻恐所謂老實者,正是老實不好也。昔人亦有為手足之情受污辱者,然不致知,此等事于良知亦自有不安。

問:「某因海寧縣丞盧珂居官廉甚而極貧,饑寒餓死,遂走拜之,贈以詩、襪,歸而胸次帖帖然,自以為得也。只此自以為得也,恐亦不宜。」

知得自以為得之非宜,只此便是良知矣。民之秉彞也,故好是懿德。又多着一分意思不得。多着一分意思,便是私矣。


  

問:「某見人有善行,每好錄之,時以展閲。常見二醫,一姓韓一姓郭者,以利相讓,亦必錄之。」

錄善人以自勉,此亦多聞多見而識,乃是致良知之功。此等人只是欠學問,恐不能到頭如此。吾輩中亦未易得也。

與黃宗賢

癸未

南行想亦從心所欲,職守閒靜,益得專志于學,聞之殊慰!賤軀入夏來,山中感暑痢,歸臥兩月餘,變成痰咳。今雖稍平,然咳尚未已也。四方朋友來去無定,中間不無切磋砥礪之益,但真有力量能擔荷得,亦自少見。大抵近世學者,只是無有必為聖人之志。

近與尚謙、子莘、誠甫講《孟子》「鄉願狂狷」一章,頗覺有所省發,相見時試更一論如何?聞接引同志孜孜不怠,甚善甚善!但論議之際,必須謙虛簡明為佳。若自處過任而詞意重複,卻恐無益有損。在高明斷無此。因見舊時友朋往往不免斯病,謾一言之。

寄薛尚謙

癸未

承喻:「自咎罪疾,只緣輕傲二字累倒。」足知用力懇切。但知得輕傲處,便是良知;致此良知,除卻輕傲,便是格物。致知二字,是千古聖學之秘,向在虔時終日論此,同志中尚多有未徹。

近於古本序中改數語,頗發此意,然見者往往亦不能察。今寄一紙,幸熟味!此是孔門正法眼藏,從前儒者多不曾悟到,故其說卒人于支離。仕鳴過虔,常與細說,不審閒中曾論及否?諭及甘泉論仕德慮,殆一時意有所向而云,益亦未見其止之嘆耳。仕德之學,未敢便以為至,即其通道之篤,臨死不貳,眼前曾有幾人?所云「心心相持,如髡如鉗」,正恐同輩中亦未見有能如此者也。

書來,謂仕鳴、海崖大進此學,近得數友皆有根力,處久當能發揮。幸甚!聞之喜而不寐也。海崖為誰氏?便中寄知之。

下一篇
目錄
上一篇
獵書人掃校

靜心錄之三 文錄三

書三

始嘉靖丙戌至戊子

寄鄒謙之

丙戌

比遭家多難,工夫極費力,因見得良知兩字比舊愈加親切。真所謂大本達道,舍此更無學問可講矣。「隨處體認天理」之說,大約未嘗不是,只要根究下落,即未免捕風捉影,縱令鞭闢向裡,亦與聖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。若復失之毫釐,便有千里之謬矣。

四方同志之至此者,但以此意提掇之,無不即有省發,只是着實能透徹者甚亦不易得也。世間無志之人,既已見驅于聲利詞章之習,間有知得自己性分當求者,又被一種似是而非之學兜絆覊縻,終身不得出頭。緣人未有真為聖人之志,未免挾有見小欲速之私,則此重學問,極足支吾眼前得過。是以雖在豪傑之士,而任重道遠,志稍不力,即且安頓其中者多矣。

謙之之學,既以得其大原,近想涉歷彌久,則功夫當益精明矣。無因接席一論,以資切劘,傾企如何!范祠之建,實亦有裨風教。仆于大字,本非所長,況已久不作,所須祠扁,必大筆自揮之,乃佳也。使還,值歲冗,不欲盡言。



丙戌

承示《諭俗禮要》,大抵一宗《文公家禮》而簡約之,切近人情,甚善甚善!非吾謙之誠有意于化民成俗,未肯汲汲為此也!古禮之存於世者,老師宿儒當年不能窮其說,世之人苦其煩且難,遂皆廢置而不行。故今之為人上而欲異民于禮者,非詳且備之為難,惟簡切明白而使人易行之為貴耳。中間如四代位次及社祔祭之類,固區區向時欲稍改以從俗者,今皆斟酌為之,於人情甚協。蓋天下古今之人,其情一而已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