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王陽明全集    187


作者:王陽明
頁數:187 / 462
類別:古典散文

 

作者:王陽明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六年,起總督兩廣、江西、湖廣軍務,征思、田。至南浦,民歡迎夾道。講《大學》于明倫堂,諸生擁蔽,多不得聞。唐堯臣代獻茶者,上堂旁聽,驚曰:「三代後安得有此氣象耶!」師至田州,開示恩信,盧蘇、王受等自縛來歸,束甲受杖。

上疏言:「思、田久苦兵革,況外捍交址,縱克之而置流官,餉窮兵弱,必生他變。岑氏世有功,因其俗可,請降田州府為田州,以岑猛子邦相為判官,蘇、受為巡檢。別立思恩府,設流官統之。」上皆從焉。

師旋,以蘇、受為先鋒,合永順、保靖兵討斷藤峽諸盜,進剿八寨,瑤賊悉平之。方欲移府治、建衛所、增兵設官而病作,疏乞骸骨。十二月,度大庚,疾劇,謂布政使王大用曰:「爾知孔明所以托姜維乎?」大用擁兵護衛,且敦匠事。舟次南安,門人推官周積來見,問何遺言。

曰:「此心光明,亦復何言!」卒,年五十八。官屬、師生、士民遠近遮道,自贛送櫬至會城,哭聲震地,屬路不絶。



  
桂萼等因言先生攻南昌日紀律不肅,奏捷誇揚,而學術僻狂,足壞士習,宜削官爵。上憐先生功,不許。田州之出,萼與張[王總]薦之。萼本不善先生,以[王總]強之。

萼長吏部,暴貴喜功名。諷先生取安南,先生不應,以故構隙。再論先生離職及處田州失當,下公卿議。停恤典、世襲,詔禁偽學。

隆慶初,始贈新建侯,謚「文成」,踢葬祭。子正億得嗣伯。萬曆中,從祀孔子廟庭。正億卒,子承勛嗣。

承勛卒,子先通嗣。

自宋世理學昌明,程、朱大儒擇精語詳,有國者至以《五經》、《四書》制科取士,可謂盛矣。然人人崇用朱傳,而不知反驗之身心,口之所能言、筆之所能書顧茫然也。先生思振其衰弊,以為人皆可堯、舜,獨持此不學不慮之良知。而作聖之功,不廢學慮。

孩提之不學不慮,與聖人之不思不勉本體同,而求端用力在於致。《大學》「致知在格物」,《中庸》「致中和」、「致曲」,推而極之,畢天下之能事,至于天地位、萬物育,而非有加良知也。孔子曰:「我欲仁,斯仁至。」不得謂良知之遠且難也;曾子曰:「仁以為己任,任重道遠。


  

」不得謂致良知之近且易也。

良知即明德,是為德性;致之有事,必由問學。尊德性而道問學,致良知焉盡之矣。故謂象山為尊德性,而墮于禪學之空虛,非尊德性也;謂晦庵為道問學,而失于俗學之支離,非道問學也。非存心無以致知,後人自分,而晦庵、象山自合耳。

顧晦庵之學,已皎然如日月之麗天。先生欲表章象山,以救詞章帖括之習,使人知立本、求自得,故其言曰:「朱、陸二賢者天姿頗異,途徑微分,而同底于聖道則一。其在夫子之門,視如由、賜之殊科焉可矣。而遂擯放廢斥,若碔砆之於美玉,奚為也?」

至于「四無」之說,流失在龍溪。而天泉夜論,其師不以為不然,故滋後人口實,然其中正有可詳求者。陽明之所為「四無」,固異於龍溪之所為「四無」。龍溪之所謂「四無」,以無為無者也,蕩而失歸,恍惚者托之矣。

故其後為海門、為石樑,而密雲悟之禪人焉。陽明之所謂「四無」,以無為有、以有為無者也。前乎此者,濂溪之「無極而太極」;後乎此者,蕺山之「無善而至善」。「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」,「形而上者謂之道」,是不可名者也。

故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。統中人以上、中人以下,循循焉俱由此二言入。教人有序,雖卓立喟嘆之顏子不能出其範圍,固當以緒山之所守為正矣。致良知實功唯為善去惡,故曰:「致知在格物。

」其小異於朱子者,正心誠意之事並攝入格致中,舉存心、致知不分為二,是固《中庸》「尊德性」、「道問學」之本旨也。

善乎,鄭端簡之言曰:「王公才高學邃,兼資文武,近世名卿,鮮能及之。特以講學故,眾口交訾。蓋公功名昭揭,不可蓋覆。唯學術邪正,未易銓測。

以是指斥,則讒說易行,娼心稱快爾。」今人咸謂公異端陸子靜之流。嗟乎,子靜豈異端乎!以異端視子靜,則游、夏純于顏、曾,而思、孟劣於雄、況矣!公所論敘《古本大學則言》、《傳習錄》諸書具在,學者虛心平氣,反覆融玩,久當見之。寧庶人反時,又能不顧九族,身任其事,不逾旬朔,卒平大難。

宣德、樂安之變有如公者,景陵無覊靮之勞矣。

萬曆十二年十月,大學士申時行等疏曰:

前御史、詹事建白先臣王守仁、陳獻章從祀學宮,下九卿、科道官議。諸臣不能深唯德意,雜舉多端,或且詆訾守仁。奉旨:「王守仁學術原與宋儒朱熹互相發明,何嘗因此廢彼。」大哉王言!亦既明示之矣。

而議者紛紛,迄無定論,又命廷議歸一具奏。

仰唯王上重道崇儒,德旨屢下,深切著明。今覆議乃請獨祀布衣胡居仁,臣等竊以為未盡也。彼詆訾守仁、獻章者,謂之「偽學」、「伯術」,原未知守仁,不足深辨。

其謂各立門戶者,必離經叛聖,如老、佛、莊、列之徒而後可。若守仁,言「致知」出於《大學》,言「良知」本於《孟子》。獻章言「主靜」,沿于宋儒周敦頤、程顥。皆闡述經訓,羽翼聖真,豈其自創一門戶耶?事理浩繁,茫無下手,必于其中提示切要以啟關鑰,在宋儒已然。

故其為教,曰「仁」曰「敬」,亦各有主。獨守仁、獻章為有門戶哉!

其謂禪家宗旨者,必外倫理、遺世務而後可。今孝友如獻章,出處如獻章,而謂之禪,可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