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北史    172


作者:李延壽
頁數:172 / 521
類別:歷史

 

作者:李延壽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及高熲、蘇威共掌朝政,賁甚不平。時柱國劉昉被疏忌,賁諷昉及上柱國元諧、李詢、華州刺史張賓等謀黜熲、威,五人相與輔政。又以晉王上之愛子,謀行廢立。復私謂皇太子曰:「賁將數謁殿下,恐為上譴,願察區區之心。」謀泄,昉等委罪于賓、賁。公卿奏二人坐當死,帝以龍潛之舊,不忍加誅,併除名。賓未幾卒。歲余,賁復爵位,檢校太常卿。以古樂宮縣七八,損益不同,歷代通儒,議無定准,乃上表曰:「殷人以上,通用五音。周武克殷,得鶉火天駟之應,其音用七。漢興,加應鐘,故十六枚而在一虡。鄭玄注《周禮》,「二八十六為虡」,此則七八之義,其來遠矣。然世有沿革,用舍不同。至周武帝復改縣七,以林鐘為宮。夫樂者,政之本也,故移風易俗,莫善於樂,是以吳札觀而辯興亡。然則樂也者,所以動天地,感鬼神,情發於聲,安危斯應。周武以林鐘為宮,蓋將亡之征也。且林鐘之管,即黃種下生之義。黃鐘,君也,而生於臣,明於皇朝九五之應。又陰者臣也,而居君位,更顯國家登極之祥。斯實冥數相符,非關人事。臣聞五帝不相沿樂,三王不相襲禮,此蓋隨時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。」帝竟從之,改七縣八,黃鐘為宮。詔賁與儀同楊慶和刊定周、齊音律。
未幾,歷郢、虢、懷三州刺史。在懷州決沁水東注,名曰利人渠,又派入溫縣,名曰溫潤渠,以溉舄咸,人賴其利。後為齊州刺史,糶官米而自糶,坐除名。
後從幸洛陽,帝從容謂曰:「我始為大司馬,及總百揆,頻繁左右,與卿足為恩舊。卿若無過,位與高熲齊。坐與凶人交構,由是廢黜。言念疇昔之恩,復處牧伯之位,何乃不思報效,以至于此!吾不忍殺卿,是屈法申私耳。」賁俯伏陳謝。詔複本官。後數日,對詔失旨,又自敘功績,有怨言。帝大怒,謂群臣曰:「吾將與賁一州,觀此,不可復用。」
 後皇太子為其言曰:「此輩並有佐命功,雖性行輕險,誠不可棄。」帝曰:「我抑屈之,全其命也。微劉昉、鄭譯及賁、柳裘、皇甫績等,則我不至此。然此等皆反覆子也。當周宣帝時,以無賴得幸。及帝大漸,顏之儀等請以趙王輔政,此輩行詐,顧命於我。我將為政,又欲亂之,故昉謀大逆于前,譯為巫蠱于後。如賁之例,皆不滿志,任之則不遜,致之則怨,自難信也,非我棄之。眾人見此,或有竊議,謂我薄于功臣,斯不然矣。」蘇威進曰:「漢光武欲全功臣,皆以列侯奉朝請,至尊仁育,復用此道以安之。」上曰:「然。」遂廢,卒於家。
勇字季禮,景裕從弟也。父璧,魏下邳太守。勇初與景裕俱在學,其叔同曰:「白頭必以文通,季禮當以武達。興吾門者,二子也。」幽州反者仆骨邢以勇為本郡范陽王,時年十八。後葛榮又以勇為燕王。齊神武起兵,盧文偉召之,不應。爾硃氏滅,乃赴晉陽。
神武署丞相主簿。屬山西霜儉,運山東租輸,皆令實載,違者罪之。令勇典其事。鄉郡公主虛僦千餘車,勇劾之。公主訴于神武,而勇守法不虧。神武謂郭秀曰:「盧勇懍懍,有不可犯色,真公人也。方當委之大事,豈止納租而已。」後行洛州事。
元象初,官軍圍廣州,未拔,行台侯景聞西魏救兵將至,集諸將議之。勇請進觀形勢,於是率百騎,各攏一馬。至大騩山,知西魏將李景和將至。勇乃多置幡旗于樹頭,分騎為數十隊,鳴角直前。禽西魏儀同程華,斬儀同王征蠻而還。
再遷陽州刺史,鎮宜陽。叛人韓木蘭、陳忻等常為邊患,勇大破之。啟求入朝,神武賜勇書曰:「吾委卿陽州,安枕高臥,無西南之慮矣。表啟宜停,當使漢兒之中,無在卿前者。」卒,年三十二。勇有馬五百匹,私造甲仗,遺啟盡獻之。贈司空、冀州刺史,謚武貞。


  
誕本名恭祖。曾祖晏,博學,善隷書,有名于世;仕慕容氏,位給事黃門侍郎,營丘、成周二郡守。祖壽,太子洗馬;慕容氏滅,入魏為魯郡守。
父叔仁,年十八,州闢主簿,舉秀才,除員外郎。以親老乃辭歸就養。
 父母既沒哀毀六年,躬營墳壠,遂有終焉之志。景明中,被徵入洛,授武賁中郎將,非其好也。尋除鎮遠將軍、通直散騎常侍,並稱疾不朝。乃出為幽州司馬,又辭歸鄉裡。當時咸稱其高尚焉。
誕于度世為族弟。幼而通亮,博學,有祠彩。郡闢功曹,州舉秀才,不得。起家侍御史,累遷輔國大將軍、太中大夫、幽州別駕、北豫州都督府長史。時刺史高仲密以州歸西魏,遣大將軍李遠率軍赴援,誕與文武二千餘人奉候大軍。以功授鎮東將軍、金紫光祿大夫,封固安縣伯。尋加散騎侍郎,拜給事黃門侍郎。
魏帝詔曰:「經師易求,人師難得。朕諸兒稍長,欲令卿為師。」於是親幸晉王第,敕晉王以下皆拜之於帝前,因賜名曰誕。加征東將軍、散騎常侍。周文帝又以誕儒宗學府,為當世所推,乃拜國子祭酒,進車騎大將軍、儀同三司。恭帝二年,除秘書監,後以疾卒。
 論曰:盧玄緒業著聞,首應旌命,子孫繼跡,為世盛門。其文武功列殆無足紀,而見重於時,聲高冠帶,蓋德業儒素有過人者。伯源兄弟亦有二方之風流,雅道家聲,諸子不逮。思道一代俊偉,而宦途寥落,雖曰窮通有命,抑亦不護細行之所致乎!潛及昌衡,雅素之紀,家風克嗣,堂構無虧。子剛使酒誕節,蓋亦明珠之類。長仁諫說可重,一簣而傾,惜矣!伯舉、仲宣,文雅俱劭。叔彪志尚宏遠,任俠好謀。文偉望重地華,早有志尚,間關夷險之際,終遇英雄之主,雖禮秩未弘,亦為佐命之一也。詢祖辭情艷發,早著聲名,負其才地,肆情矜矯,位遇未聞,弱年夭逝。若得終介眉壽,通塞未可量焉。叔倫質器洪厚,卷舒兼濟。子章殘忍為志,咎之徒也。景裕兄弟,雅業可宗,雖擇木異邦,而立名俱劭。辯捐益成務,其殆優乎。勇雖文武異趣,各其美也。賁二三其德,雖取悅于報己,而移之在我,亦安能其罵人。見遣末路,尚何足怪?誕不殞儒業,亦足稱雲。
************
 列傳第十九
高允從祖弟祐 祐曾孫德正 祐從子乾 昂 季式11111
高允,字伯恭,勃海蓚人,漢太傅裒之後也。曾祖慶,慕容垂司空。祖父泰,吏部尚書。父韜,少以英朗知名,同郡封懿雅相推敬。亦仕慕容垂,為太尉從事中郎。道武平中山,以為丞相參軍,早卒。
允少孤夙成,有奇度,清河崔宏見而異之,嘆曰:「高子黃中內潤,文明外照,必為一代偉器,但吾恐不見耳。」年十餘歲,祖父泰喪,還本郡。允推財與二弟而為沙門,名法淨,未久而罷。性好文學,擔笈負書,千里就業。博通經史、天文、術數,尤好《春秋公羊》。曾作《塞上公詩》,有混欣戚、遺得喪之致。
神蒨三年,太武舅陽平王杜超行征南大將軍,鎮鄴,以允為從事中郎,年四十餘矣。超以方春而諸州囚不決,表允與中郎呂熙等分詣諸州,共評獄事。熙等皆以貪穢得罪,唯允以清平獲賞。府解,還家教授,受業者千餘人。
四年,與盧玄等俱被征,拜中書博士,遷侍郎。與太原張偉並以本官領衛大將軍樂安王范徒事中郎。范,太武寵弟,西鎮長安,允甚有匡益,秦人稱之。尋被征還。樂平王丕西討上邽,復以本官參丕軍事。以謀平涼州之勛,賜爵汶陽子。後奉詔領著作郎,與司徒崔浩述成國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