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北史    173


作者:李延壽
頁數:173 / 521
類別:歷史

 

作者:李延壽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時浩集諸術士,考校漢元以來,日月薄蝕,五星行度,並譏前史之失,別為魏歷以示允。允曰:「善言遠者,必先驗于近。且漢元年冬十月,五星聚于東井,此乃歷術之淺事。今譏漢史而不覺此謬,恐後之譏今,猶今之譏古。」浩曰:「所謬雲何?」允曰:「案《星傳》,金、水二星,常附日而行,冬十月,日旦在尾、箕,昏沒于申南,而東井方出於寅北,二星何因背日而行?是史官欲神其事,不復推之於理。」浩曰:「欲為變者,何所不可?君獨不疑三星之聚,而怪二星之來。」允曰:「此不可以空言爭,宜更審之。」時坐者咸怪,唯東宮少傅游雅曰:「高君長於歷,當不虛言也。」後歲余,浩謂允曰:「先所論者,本不經心,及更考究,果如君語。以前三月聚于東井,非十月也。」又謂雅曰:「高允之術,陽源之射也。」眾乃歎服。允雖明於曆數,初不推步有所論說。惟游雅數以災異問允。允曰:「昔人有言,知之甚難。既知,復恐漏泄,不如不知也。天下妙理至多,何遽問此。」雅乃止。尋以本官為秦王翰傅。後敕以經授景穆,甚見禮待。又詔允與侍郎公孫質、李靈、胡方回共定律令。
太武引允與論刑政,言甚稱旨。因問允「萬機何者為先」。時多禁封良田,又京師游食眾。允因曰:「臣少也賤,所知唯田,請言農事。古人云:方一里則為田三頃七十畝,方百里則田三萬七千頃。若勸之,則畝益三升;不勸,則畝損三升。方百里損益之率,為粟二百二十二萬斛,況以天下之廣乎?若公私有儲,雖遇饑年,復何憂乎?」帝善之,遂除田禁,悉以授百姓。
初,崔浩薦冀、定、相、幽、並五州士數十人,各起家為郡守。景穆謂誥曰:「先召之人,亦州郡選也,在職已久,勤勞未答。今可先補前召,外任郡縣;以新召者代為郎吏。又守令宰人,宜使更事者。」浩固爭而遣之。允聞之,謂東宮博士管恬曰:「崔其不免乎!苟逞其非而校勝於上,何以能濟?遼東公翟黑子有寵于太武,奉使并州,受布千疋。事發,黑子問允:“主上問我,首乎?諱乎?」允曰:「公幃幄寵臣,答詔宜實。」中書侍郎崔鑒、公孫質等咸言宜諱之。黑子以鑒等為親己,怒而絶允,而不以實對,終獲罪戮。
時著作令史閔湛、郄性巧佞,為崔浩信待。見浩所注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論語》及《易》,遂上疏言馬、鄭、王、賈不如浩之精微,請收藏境內諸書,班浩所注。並求敕浩注《禮》、《傳》。浩亦表薦湛有著述才。湛等又勸浩刊所撰國史于石,以彰直筆。允聞之,謂著作郎宗欽曰:「閔湛所營分寸之間,恐為崔門萬世之禍,吾徒無類矣。」未幾而難作。
初,浩之被收,允直中書省。景穆使召允,留宿宮內。翌日,命驂乘至宮門,謂曰:「入當見至尊,吾自導卿,脫至尊有問,但依吾說。」既入見,景穆言允小心慎密,且微賤,制由於浩,請赦之。帝召允謂曰:「國書皆浩作不?」允曰:「《太祖記》,前著作郎鄧彥海所撰;《先帝記》及《今記》,臣與浩同作,然而臣多於浩。」帝大怒曰:「此甚于浩,安有生路?」景穆曰:「天威嚴重,允迷亂失次耳。臣向問,皆云浩作。」帝問:「如東宮言不?」允曰:「臣罪應滅族,不敢虛妄。殿下以臣侍講日久,哀臣乞命耳。實不問臣,不敢迷亂。」帝謂景穆曰:「直哉!此亦人情所難,而能臨死不移。且對君以實,貞臣也,寧失一有罪,宜宥之。」允竟得免。於是召浩前,使人詰,惶惑不能對。允事事申明,皆有條理。時帝怒甚,敕允為詔,自浩以下,僮吏以上,一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。允持疑不為,頻詔催切,允乞更一見,然後為詔。詔引前,允曰:「浩之所坐,若更有餘釁,非臣敢知。直以犯觸,罪不至死。」帝怒,命介士執允。景穆拜請,帝曰:「無此人忿朕,當有數千口死矣!」浩竟族滅,余皆身死。宗欽臨刑嘆曰:「高允其殆聖乎!」


  
景穆後讓允,以不同己所導之言而令帝怒。允曰:「夫史籍,帝王之實錄,將來之炯誡,今之所以觀往,後之所以知今。是以言行舉動,莫不備載,故人君慎焉。然浩世受殊遇,榮曜當時,私慾沒其公廉,愛憎蔽其直理,此浩之責也。至于書朝廷起動之跡,言國家得失之事,此為史之本體,未為多違。然臣與浩實同其事,死生義無獨殊。誠荷殿下再造之慈,違心苟免,非臣之意。」景穆動容稱嘆。允後與人言曰:「我不奉東宮導旨者,恐負翟黑子也。」
 景穆季年,頗親近左右,營立田園,以收其利。允諫曰:「殿下,國之儲貳,四海屬心,言行舉動,萬方所則。而營立私田,畜養鷄犬,乃至販酤市厘,與人爭利,議聲流布,不可追掩。夫天下者,殿下之天下,富有四海,何求而不獲何欲而弗從?而與販夫販婦競此尺寸?願殿下少察過言,斥出佞邪,所在田園,分給貧下。如此,則休聲日至,謗議可除。」景穆不納。景穆之崩也,允久不進見,後見,升階歔欷,悲不能止。帝流淚,命允使出。左右莫知其故,相謂曰:「允無何悲泣,令至尊哀傷,何也?」帝聞之,召而謂曰:「汝不知高允悲乎?崔浩誅時,允亦應死。東宮苦請,是以得免。今無東宮,允見朕悲耳。」先是,敕允集天文災異,使事類相從,約而可觀。允依《洪範傳》、《天文志》,撮其事要,略其文辭,凡為八篇。帝覽而善之,曰:「高允之明災異,亦豈減崔浩乎?」及文成即位,允頗有謀焉,司徒陸麗等皆受重賞,允既不蒙褒異,又終身不言。其忠而不伐,皆此類也。
給事中郭善明,性多機巧,欲逞其能,勸文成大起宮室。允諫曰:「臣聞太祖道武皇帝既定天下,始建都邑。其所營立,必因農隙。今建國已久,宮室已備,永安前殿,足以朝會萬國;西堂溫室,足以安禦聖躬;紫樓臨望,可以周視遠近。若廣修壯麗為異觀者,宜漸致之,不可倉卒。計斫材軍士及諸雜役須二萬,丁夫充作,老小供餉,合四萬人,半年可訖。古人有言:『一夫不耕,或受其饑,一婦不織,或受其寒。』況數萬之眾,其所損費,亦已多矣!」帝納之。


  
允以文成纂承平之業,而風俗仍舊,婚娶喪葬,不依古式,乃諫曰:
前朝之世,屢發明詔,禁諸婚娶,不得作樂。及葬送之日,歌謡鼓舞,殺牲燒葬,一切禁絶。雖條旨久班,而不革變,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,為下者習以成俗,教化陵遲,一至于此。《詩》雲『爾之教矣,人胥效矣。』人君舉動,不可不慎。《禮》云:嫁女之家,三日不息火;娶妻之家,三日不舉樂。今諸王納室,皆樂部給伎以為嬉戲,而獨禁細人不得作樂,此一異也。
古之婚者,皆采德義之門,妙簡貞閒之女,先之以媒娉,繼之以禮物,集僚友以重其別,親禦輪以崇其敬。今諸王十五便賜妻別居。然所配者,或長少差舛,或罪入掖庭,而以作合宗王,妃嬪籓懿,失禮之甚,無復此過。今皇子娶妻,多出宮掖,令天下小人,必依禮限,此二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