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論語    56


作者:孔子門生
頁數:56 / 100
類別:國學

 

作者:孔子門生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「先之」是愛民。如范仲淹的名句所說: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!凡事都以身作則,身先士卒。做到了這一點,就 能做到不令而行。使自己成為老百姓的表率。
「勞之」是勤政。兢兢業業,吃苦耐勞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 這些都是「勞之」的形象。
治理國家大事是這樣,做一個單位乃至一個部門的領導也是 這樣。做到了「先之勞之」,也就是一個好領導、好幹部了。
可子路卻還覺得這兩點不夠,還想聽老師再多教他一點。所 以孔子又說:「無倦。」不要倦怠。也就是《顏淵》篇裏子張問政 時孔子所回答的「居之無倦」。做什麼職務就要安安心心,兢兢業 業地做下去,不要半途而廢。這一點,對豪俠而輕率的子路來說, 是很有針對性的。當然,對我們很多人來說,又何嘗沒有針對性 呢?這山望到那山高,見異思遷,動輒就想「跳槽」,結果在哪個 單位都幹不長,幹不好。對於這種人,是不是也用得着孔子送給 子路的這兩個字來勸勉呢?--「無倦!」
先有司,赦小過,舉賢才
【原文】
仲弓為季氏宰①,問政。子曰:「先有司②,赦小過,舉賢才。」 曰:「焉知賢才而舉之?」曰:「舉爾所知。爾所不知,人其舍諸?」
【註釋】


  
①宰:總管。②有司:各部門。
【譯文】


  
仲弓做了季氏的總管,向孔子請教政事。孔子說:「先派定各 部門的負責人,赦免部下的小過失,提拔德才兼備的人。」仲弓問: 「怎知道誰是德才兼備的人,從而把他提拔起來呢?」孔子說:「提 拔你知道的。你不知道的,別人難道不會推薦嗎?」
【讀解】   
「先有司」使人人各司其職,各得其所;「赦小過」有利於調 動工作積極性;「舉賢才」則是「先有司」所必需的。「新官上任三 把火」,孔子教仲弓的這「三把火」一燒,管理的局面也就打開了。
具體說,「先有司」就是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,而不必領 導人事必躬親。一般人往往認為當領導的事必躬親是美德,其實 不然。對於做人來說,事必躬親也許是個優點,但對於做官來說, 事必躬親卻是一個致命的弱點,費力不討好,而且危害無窮。《呂 氏春秋·審分覽》曾經生動地舉例說,人與馬一起走,人不如馬 快,可是,人坐在馬車上駕馬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不能任用部下, 事必躬親,就好比捨棄車駕而與馬同行,不僅不如馬快,而且還 會壓抑、挫傷「馬」的積極性,使其失去作用。更為嚴重的後果 是導致各級職責混淆,領導不力,一片混亂。「此亡國之風也!」正 因為事必躬親有如此大的危害,所以才有「丙吉問牛不問人」、 「陳平不知錢谷之數」等著名的執政典故。也正因為這樣的道理, 所以孔子才非常重視「先有司」的作用,把它作為首要的一條教 給仲弓。
如果說,「先有」在於明確各部門的職責,各司其職,各負 其責,那麼,「赦小過」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,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,包括那些犯有錯誤但願意改正的人。俗 話說:「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。」又說:「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 無徒。」如果你事事苛察,求全責備,就像眼睛裡容不下一粒砂子 一樣抓住別人的缺點錯誤不放,誰還願意跟從你,為你賣力氣呢? 所以,做領導的一定要原諒屬下的小過失。這就是孔子教仲弓 「赦小過」的道理。
至于「舉賢才」,道理就更加簡單,這是孔子在許多地方多次 論述的問題,只不過對仲弓加以強調罷了。
總起來說,孔子倡導的是民主、開放的用人之道。其中「先 有司」的思想尤其深刻,值得做領導的人士深思。
名正言順
【原文】
子路曰:「衛君待子而為政,子將奚 ①先?」子曰:「必也正名  乎!」子路曰:「有是哉,子之迂也!奚其正?」子曰:「野哉,由 也!君子于其所不知,蓋闕如也。名不正,則言不順;言不順,則 事不成;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;禮樂不興,則刑罰不中;刑罰不中②,則民無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 于其言,無所苟而已矣。」
【註釋】
①奚:何,疑問詞。②中(zhong):得當。
【譯文】
子路說:「如果衛君等待老師您會治理國政、您將先做什麼 呢?」孔子說「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心吧!」子路說「老師的迂腐竟 然到了這種程度!那名分有什麼可正的?」孔子說“好粗野啊!子 由!君子對於他不瞭解的事情,就不應該發表意見。名分不正,說 話就不順當;說話不順當,事情就辦不成;事情辦不成,禮樂制 度就不能夠興起;禮樂制度不能夠興起,刑罰就不能夠得當;刑 罰不得當,老百姓就無所適從。所以。君子有一個名分就一定要 說出和它相應的話來。說出話來就一定要實行。君子對於自己說 出來的話是一點也不馬虎的!
【讀解】   
名與實的問題是一個深奧的邏輯問題,或者說是語言哲學方面 的問題,我們在這裡不加以討論。
我們僅從實用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名分與實際內容的相互關 系。其實.這也是孔子原本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