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宋詞鑑賞    143


作者:蘇軾等
頁數:143 / 521
類別:古典詞曲

 

作者:蘇軾等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結句用武則天《如意娘》詩之詩意:「看朱成碧思紛紛,憔悴支離為憶君。不信比來長下淚,開箱驗取石榴裙。」作者用意則更進一層,勸佳人不用羅巾搵淚,任它灑滿羅衫,等待再次相會時,以此作為相知貴心的見證。這既是勸慰佳人,也是自我寬解,今日灑淚相別,但願後會有期。

縱觀蘇軾的一生,一直處于「欲仕不能,欲隱不忍」的矛盾中。自因反對新法而離京後,他鬱鬱不得志,思歸故里之情更為迫切。此詞即流露出上述思想。

●如夢令  蘇軾

為向東坡傳語,人玉堂深處。



  
別後有誰來?

雪壓小橋無路。

歸去,歸去,江上一犁春雨。

蘇軾詞作鑒賞

這首《如夢令》,毛氏汲古閣本題作《有寄》,傅榦本調下註云:「寄黃州楊使君二首,公時翰苑。」當是元祐元年(1086)九月以後,元四年三月以前,蘇軾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所作。詞中抒寫懷念黃州之情,表現歸耕東城之意,是作者當時特定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及流露。

首二句「為向東坡傳語,人玉堂深處」,以明快的語言,交待他「玉堂(翰林院)深處」,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,引起下文。這兩句的語氣,十分親切。蘇軾心目中,黃州東坡,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,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。

次二句「別後有誰來?雪壓小橋無路」,是「傳語」的內容,是蘇軾對別後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。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。有此一問,便曳生姿,並能引出下文。「雪壓小橋無路」,仍承上句帶有問意,似乎是說:別後有沒有人來?是雪壓住了小橋,路不通嗎?以景語曲折表達之,既富於形象性,委婉深曲。

是與否之間,都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。

末三句「歸去,歸去,江上一犁春雨」,緊承上意,亦是「傳語」的內容,表達歸耕東坡的意願。「歸去,歸去」,直抒胸臆,是願望,是決定,是決心。「江上一犁春雨」,是說春雨喜降,撬犁地春耕,補充要急於「歸去」的理由,說明「歸去」的打算。「一犁春雨」四字,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《江城子》詞「昨夜東坡春雨足,烏鵲喜,報新晴」的意境。


  

「一犁春雨」四個字更是「皆曲盡形容之妙」,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後春耕的特殊景象,情感輕快。

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,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;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,顯示了東坡創作風格的多樣性。這首《如夢令》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面,詞中不設奇險之語,清新淡雅而自然。

●浣溪沙  蘇軾

風壓輕雲貼水飛,乍晴池館燕爭泥。

沈郎多病不勝衣。

沙上不聞鴻雁信,竹間時聽鷓鴣啼。

此情惟有落花知!

蘇軾詞作鑒賞

這是一首詠春詞。上片由景及情,先實後虛;下片虛實結合,情中見景。全詞情景交融,境界高妙。

「風壓輕雲貼水飛,乍晴池館燕爭泥。」作者先用簡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。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,也沒有用艷麗的詞藻,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風、雲、水、燕、泥等頗初春氣息的景物。

一個多雲轉晴的春日裡,作者徜徉于池館內外,但見和風吹拂大地,薄雲貼水迅飛,輕陰擱雨,天氣初晴,那啣泥的新燕,正軟語呢喃。面對著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,作者卻接著說一句「沈郎多病不勝衣」,作者用沈約之典,說自己腰圍帶減,瘦損不堪,值茲陽和氣清之際,更加弱不禁風了。這樣樂景、哀情相襯,其哀傷之情更深。壓、貼、飛三個動詞使首句形成連動句式,振動起整個畫面。

次句則把時空交互一起寫,春天初晴,池館內外。這兩句色彩明快。第三句點出作者自己,由於情感外射,整幅畫面頓時從明快變為陰鬱。如此以來,產生了跌宕的審美效果,更增加了詞的動態美。

「沙上不聞鴻雁信,竹間時聽鷓鴣啼。」鴻雁傳書,出於《漢書。蘇武傳》,詩、詞裡常用這個典故。如今連鴻雁不捎信來。

鷓鴣啼聲,更時時勾起詞人對故舊的思念。「沙上」「竹間」,既分別為鴻雁和鷓鴣棲息之地,也極可能即作者舉目所見之景。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「揀盡寒枝不肯棲,寂寞沙洲冷」(《卜算子。黃州定慧院寓居作》)的情境,與此詞類似。

「此情惟有落花知!」句用移情手法,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。這樣融情入景,使得情景交融,格外耐人尋味。「惟有」二字,說明除落花之外,人們對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;而落花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情,正是由於作者與落花的命運;但尤為不幸的是落花無言,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,也無可勸慰。

●浣溪沙  蘇軾

游蘄水清泉寺,寺臨蘭溪,溪水西流。

山下蘭芽短浸溪,松間沙路淨無泥,蕭蕭暮雨子規啼。

誰道人生無再少?

門前流水尚能西,休將白髮唱黃鷄。

蘇軾詞作鑒賞

這首詞從山川景物着筆,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,表達作者熱愛生活、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。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,一篇老驥伏櫪,志千里的宣言書,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,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,讀之令人奮發自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