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古文觀止譯注    253


作者:吳楚材
頁數:253 / 555
類別:古典散文

 

作者:吳楚材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【作者小傳】庾信(513581),字子山,南陽新野(今河南新野縣)人。少聰敏好學,有才名。初仕梁,為昭明太子伴讀,曾任尚書度支郎中、東宮領直等官。後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,值西魏滅梁,被留。歷仕西魏、北周,官至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故世又稱庾開府。在梁時出入宮禁,為文綺艷,與徐陵併為宮廷文學代表,時稱「徐庾體」。《北史》本傳謂其「每有一文,都下莫不傳誦。」留北後雖居高位,卻常懷故國之思,作品風格亦由早期的輕靡華麗變為蒼勁沉鬱。他的《哀江南賦》和《擬詠懷》詩可為代表。雖有堆砌典故、用意曲深之弊,但總的成就集六朝詩、賦、文創作之大成,對唐代文學影響甚巨。杜甫稱「庾信文章老更成,凌雲健筆意縱橫」(《戲為六絶句》),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也謂其「北遷以後,閲歷既久,學問彌深。所作皆華實相扶,情文兼至,抽黃對白之中,灝氣舒卷,變化自如」。有《庾子山集》。
【題解】據《北史》本傳載,庾信留北,「雖位望顯通,常作鄉關之思,乃作《哀江南賦》以致其意」。「哀江南」三字語出《楚辭·招魂》「魂兮歸來哀江南」句。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歷史,凝聚着對故國和人民遭受劫亂的哀傷,具有史詩般的規模和氣魄,在辭、賦和整個文學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。又其敘家世,抒哀思,感情深摯動人,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極好資料。本文即《哀江南賦》的序文,概述了全賦的主題,並闡明了「窮者欲達其言,勞者須歌其事」的創作動機。全篇以駢文寫成,多用典故來暗喻時世和表達自己悲苦欲絶的隱衷,體現了庾信在辭賦和駢文創作中的特色。
粵以戊辰之年,建亥之日[1],大盜移國,金陵瓦解[2]。余乃竄身荒谷,公私塗炭[3]。華陽奔命,有去無歸[4]。中興道銷,窮於甲戌[5]。三日哭于都亭[6],三年囚于別館[7]。天道周星,物極不反[8]。傅燮之但悲身世,無處求生[9];袁安之每念王室,自然流涕[10]。昔桓君山之志事[11],杜元凱之平生[12],並有著書,咸能自序[13]。潘岳之文采,始述家風[14];陸機之辭賦,先陳世德[15]。信年始二毛,即逢喪亂[16],藐是流離,至于暮齒[17]。《燕歌》遠別,悲不自勝[18];楚老相逢,泣將何及[19]!畏南山之雨,忽踐秦庭[20];讓東海之濱,遂餐周粟[21]。下亭漂泊,高橋覊旅[22]。楚歌非取樂之方[23],魯酒無忘憂之用[24]。追為此賦,聊以記言[25],不無危苦之辭,惟以悲哀為主[26]。


  

日幕途遠,人間何世[27]!將軍一去,大樹飄零[28]。壯士不還,寒風蕭瑟[29]。荊璧睨柱,受連城而見欺[30];載書橫階,捧珠盤而不定[31]。鐘儀君子,入就南冠之囚[32];季孫行人,留守西河之館[33]。申包胥之頓地,碎之以首[34];蔡威公之淚盡,加之以血[35]。釣台移柳,非玉關之可望[36];華亭鶴唳,豈河橋之可聞[37]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