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舊唐書 下    269


作者:劉昫
頁數:269 / 550
類別:歷史

 

作者:劉昫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寶曆三年,逢吉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,請又新為副使,李續之為行軍司馬。逢吉為宰相時,用門下省主事田伾。伾犯臓亡命,逢吉保之於外。及罷相,裴度發其事,逢吉坐罰俸。又詔曰:「朕在億兆人之上,不令而人化,不言而人信者,法也。法行則君主重,法廢則朝廷輕。田伾常掛亡命之章,偷請養賢之祿,跡在搜捕,公行人間,而更冒選吏曹,顯擬郡佐。及黃樞覆驗,烏府追擒,證逮皆明,奸狀盡得。三移憲牒,一無申陳。眾狀滿前,群議溢耳,終則步健不至,琅璫空來。蔑視紀綱,頗同侮謔,顧茲參畫,負我上台。閲視連名,伊爾二子,又新可汀州刺史,李續之可涪州刺史。」及逢吉致仕,李訓用事,復召二子為尚書郎。訓貶,復貶而卒。
希復子讀,登進士第,有俊才。累官至中書舍人、禮部侍郎,典貢舉,時稱得士。位終尚書左丞。
蔣乂,字德源,常州義興人也。祖瑰,太子洗馬,開元中弘文館學士。 父將明,累遷至左司郎中、國子司業、集賢殿學士、副知院事,代為名儒。而乂, 史官吳兢之外孫,以外舍富墳史,幼便記覽不倦。七歲時,誦庾信《哀江南賦》,數遍而成誦在口,以聰悟強力,聞于親黨間。弱冠博通群籍,而史才尤長。其父在集賢時,以兵亂之後,圖籍溷雜,乃白執政,請攜乂入院,令整比之。宰相張鎰見而奇之,乃署為集賢小職。乂編次踰年,于亂中勒成部帙,得二萬餘卷,再遷王屋尉,充太常禮院修撰。貞元九年,轉右拾遺,充史館修撰。
十三年,以故河中節度使張茂昭弟光祿少卿同正茂宗尚義章公主,茂宗方居母喪,有詔起複雲麾將軍成禮。詔下,乂上疏諫曰:「墨縗之禮,本緣金革。從古已來,未有駙馬起複尚主者。既乖典禮,且違人情,切恐不可。」上令中使宣諭云:「茂宗母臨亡有請,重違其心。」乂又拜疏,辭逾激切。德宗于延英特召入對,上曰:「卿所言,古禮也。朕聞如今人家,往往有借吉為婚嫁者,卿何苦固執?」對曰:「臣聞裡俗有不甚知禮法者,或女居父母服內,家既貧匱,旁無至親,即有借吉以就禮者。男子借吉而娶,臣未嘗聞之。況陛下臨禦已來,每事憲章典禮。建中年郡縣主出降,皆詔有司依禮,不用俗儀,天下慶戴。忽今駙馬起複成禮,實恐驚駭物聽。臣或聞公主年甚幼小,即更俟一年出降,時既未失,且合禮經,實天下幸甚!」上曰:「卿言甚善,更俟商量。」俄而韋彤、裴堪諫疏繼入,上不悅,促令奉行前詔,然上心頗重乂。
上嘗登凌煙閣,見左壁頽剝,文字殘缺,每行僅有三五字,命錄之以問宰臣。宰臣遽受宣,無以對;即令召乂至,對曰:「此聖歷中《侍臣圖贊》,臣皆記憶。」即于禦前口誦,以補其缺,不失一字。上嘆曰:「虞世南暗寫《列女傳》,無以加也。」十八年,遷起居舍人,轉司勛員外郎,皆兼史職。時集賢學士甚眾,會詔問神策軍建置之由。相府討求,不知所出,諸學士悉不能對,乃訪于乂。乂徵引根源,事甚詳悉,宰臣高郢、鄭珣瑜相對曰:「集賢有人矣!」翌日,詔兼判集賢院事。父子代為學士,儒者榮之。時順宗祔廟,將行祧遷之禮,詔公卿議。咸云:「中宗中興之主,不當遷。」乂建議云:「中宗既正位柩前,乃受母后篡奪,五王翼戴,方復大業。此乃由我失之,因人得之,止可同於返正,不得號為中興。」群議紛然,竟依乂所執。


  
元和二年,遷兵部郎中。與許孟容、韋貫之等受詔刪定製敕,成三十卷,奏行用。改秘書少監,復兼史館修撰。尋奉詔與獨孤鬱、韋處厚同修《德宗實錄》。五年,書成奏禦,以功拜右諫議大夫。明年監修國史裴垍罷相,李吉甫再入,以乂垍之修撰,改授太常少卿。久之,遷秘書監。
乂性樸直,不能事人,或遇權臣專政,輒數歲不遷官。在朝垂三十年,前後每有大政事、大議論,宰執不能裁決者,必召以咨訪。乂徵引典故,以參時事,多合其宜,然亦以此自滯。而好學不倦,老而彌篤,雖甚寒暑,手不釋卷。旁通百家,尤精歷代沿革。家藏書一萬五千卷。本名武,因憲宗召對,奏曰,「陛下已誅群寇,偃武修文,臣名于義未允,請改名乂。」上忻然從之。時帝方用兵兩河,乂亦因此諷諭耳。乂居史任二十年,所著《大唐宰輔錄》七十卷、《凌煙閣功臣》、《秦府十八學士》、《史臣》等傳四十卷。長慶元年卒,年七十五,贈禮部尚書,謚曰懿。子系、伸、偕、仙、佶。
系,太和初授昭應尉,直史館。二年,拜右拾遺、史館修撰,典實有父風。與同職沈傳師、鄭浣、陳夷行、李漢等受詔撰《憲宗實錄》。四年,書成奏禦,轉尚書工部員外,遷本司郎中,仍兼史職。宰相宋申錫為北軍羅織,罪在不測,系與諫官崔玄亮泣諫于玉階之下,申錫亦減死,時論稱之。開成中,轉諫議大夫。武宗朝,李德裕用事,惡李漢,以系與漢僚婿,出為桂管都護禦觀察使。中宗即位,征拜給事中、集賢殿學士、判院事。轉吏部侍郎,改左丞。出為興元節度使,入為刑部尚書。俄檢校戶部尚書、鳳翔尹,充鳳翔隴節度使,入為兵部尚書。以弟伸為丞相,懇辭朝秩,檢校尚書左仆射、襄州刺史、山南東道節度使,封淮陽縣開國公,食邑五百戶。


  
伸,登進士第,歷佐使府。大中初入朝,右補闕、史館修撰,轉中書舍人,召入翰林為學士。自員外郎中,至戶部侍郎、學士承旨,轉兵部侍郎。大中末,中書侍郎、平章事。
仙、佶,皆至刺史。
偕,有史才,以父任歷官左拾遺、史館修撰,轉補闕。咸通中,與同職盧耽、牛叢等受詔修《文宗實錄》。
蔣氏世以儒史稱,不以文藻為事,唯伸及系子兆有文才,登進士第,然不為文士所譽。與柳氏、沈氏父子相繼修國史實錄,時推良史,京師云《蔣氏日曆》,士族靡不家藏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