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莊子註譯    174


作者:莊子
頁數:174 / 244
類別:哲學

 

作者:莊子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砍斷了腳的人不圖修飾,因為已把毀譽置之度外;服役的囚徒登上高處不存恐懼,因為已經忘掉了死生。對於謙卑的言語不願作出回報而忘掉了他人,能夠忘掉他人的人,就可稱作合于自然之理又忘卻人道之情的「天人」。所以,敬重他卻不感到欣喜,侮辱他卻不會憤怒的人,只有混同于自然順和之氣的人才能夠這樣。發出了怒氣但不是有心發怒,那麼怒氣也就出於不怒;有所作為但不是有心作為,那麼作為也就出於無心作為。想要寧靜就得平和氣息,想要寂神就得順應心志,即使有所作為也須處置適宜,事事順應於不得已。事事不得已的作法,也就是聖人之道。
雜篇 徐無鬼第二十四
徐無鬼
【題解】


  
「徐無鬼」是開篇的人名,以人名作為篇名。本篇是《莊子》中的又一長篇,由十餘個各不相關的故事組成,並夾帶少量的議論。全篇內容很雜,中心不明朗,故事之間也缺乏關聯,但多數是宣導無為思想的。
全篇大體可分為十四個部分。第一部分至「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側乎」,寫徐無鬼拜見魏武侯,用相馬之術引發魏武侯的喜悅,借此譏諷詩、書、禮、樂的無用。第二部分至「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」,繼續寫徐無鬼跟魏武侯的對話,指出當世國君的作法實質上是在害民,只有「應天地之情」,才真正是「社稷之福」。第三部分至「稱天師而退」,寫黃帝出遊於襄城之野,特向牧馬小童問路,喻指為政者的迷亂。第四部分至「終身不反悲夫」,批評事事「皆囿於物」的人。第五部分至「未始離于岑而足以造於怨也」,寫莊子和惠子的對話,指出天下並沒有共同認可的是非標準,從而批評了各家「各是其所是」的態度。第六部分至「吾無與言之矣」,寫莊子對惠子的懷念。第七部分至「則隰朋可」,寫管仲和桓公的對話,借推薦隰朋闡述無為而治的主張。第八部分至「三年而國人稱之」,借吳王射殺猴子的故事,告誡人們不應有所自恃。第九部分至「其後而日遠矣」,寫南伯子綦對世人迷誤的哀歎。第十部分至「大人之誠」,提出「無求,無失,無棄」和「不以物易己」的觀點,強調不用言語、返歸無為的功效。第十一部分至「然身食肉而終」,表述子綦游於天地不跟外物相違逆的生活旨趣。第十二部分至「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」,批判唐堯,指斥仁義是貪婪者的工具。第十三部分至「於羊棄意」,批判三種不同的心態,提倡「無所甚親」、「無所甚疏」的態度。餘下為第十四部分,為雜論,主要是闡明順任自適的思想。
【原文】
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(1),武侯勞之曰(2):「先生病矣(3)!苦於山林之勞,故乃肯見於寡人。」徐無鬼曰:「我則勞於君,君有何勞於我!君將盈耆欲(4),長好惡,則性命之情病矣(5);君將黝耆欲(6),好惡(7),則耳目病矣。我將勞君,君有何勞於我!」武侯超然不對(8)。


  
少焉,徐無鬼曰:「嘗語君,吾相狗也(9)。下之質執飽而止(10),是狸德也(11);中之質若視日(12),上之質若亡其一(13)。吾相狗,又不若吾相馬也。吾相馬,直者中繩(14),曲者中鉤,方者中矩,圓者中規,是國馬也,而未若天下馬也(15)。天下馬有成材(16),若恤若失(17),若喪其一(18),若是者,超軼絕塵(19),不知其所(20)。」武侯大悅而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