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靈魂甘泉,自由閱讀廣場

帳號    


文史通義    70


作者:章學誠
頁數:70 / 112
類別:史學論述

 

作者:章學誠 / 第1頁 / 共326頁

 大小:

朗讀: 
近代頗有考定方州自為一書者,若樂史《江南登科記》,張朝瑞《南國賢書》,陳汝元《皇明浙士登科考》,皆類萃一方掌故,惜未見之天下通行。而州縣誌書,編次科目,表列舉貢,前明以來,頗存其例,較之宋元州郡之書,可謂寸有所長者矣。特其體例未純,紀載無法,不熟年經事緯之例,(亦有用表例者,舉貢掾仕封蔭之條,多所牴牾。)猥雜成書;甚者附載事蹟,表傳不分,此則相率成風,未可悉數其謬者也。(論辨詩列傳第一篇總論內。)今摭史志之文,先詳制度,後列題名,以世相次,起於唐代,託於今茲,為《選舉表》。其封蔭闢舉,不可紀以年者,附其後雲。

○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

《周官》,小史「奠繫世,辨昭穆。」譜牒之掌,古有專官。司馬遷以《五帝系》牒、《尚書》集世記,為《三代世表》,氏族淵源,有自來矣。班固以還,不載譜系。而王符《氏姓》之篇,(《潛夫論》第三十五篇。)杜預《世族》之譜,(《春秋釋例》第二篇。)則治經著論,別有專長,義盡而止,不復更求譜學也。自魏晉以降,迄乎六朝,族望漸崇。學士大夫,輒推太史世家遺意,自為家傳。其命名之別,若《王肅家傳》、虞覽《家記》、范汪《世傳》、明粲《世錄》、陸煦《家史》(陸史十五卷。)之屬,並於譜牒之外,勒為專書,以俟採錄者也。至於摯虞《昭穆記》、王儉《百家譜》、以及何氏《姓苑》、賈氏《要狀》(賈希鑒《氏族要狀》十五卷。)諸編,則總匯群倫,編分類次,上者可裨史乘,下或流入類書,其別甚廣,不可不辨也。族屬既嚴,郡望愈重。若沛國劉氏,隴西李氏,太原王氏,陳郡謝氏,雖子姓散處,或本非同居,然而推言族望,必本所始。後魏遷洛,則有八氏、十姓、三十六族、九十二姓,並居河南、洛陽。而中國人士,各第門閥,有四海大姓、州姓、郡姓、縣姓,撰為譜錄。齊梁之間,斯風益盛,郡譜州牒,並有專書。若王儉、王僧孺之所著錄,(王儉《諸州譜》十二卷。王僧孺《十八州譜》七百卷。)《冀州姓族》、《揚州譜鈔》之屬,不可勝紀,俱以州郡系其世望者也。唐劉知幾討論史志,以謂族譜之書,允宜入史。其後歐陽《唐書》,撰為宰相世系;顧清門鉅族,但不為宰相者,時有所遺。至鄭樵《通志》,首著《氏族》之略,其敘例之文,發明譜學所繫,推原史學不得師承之故,蓋嘗慨切言之。而後人修史,不師其法,是亦史部之闕典也。


  

古者,瞽蒙誦詩,並誦世系,以戒勸人君。《國語》所謂「教之世,而為之昭明德」者,是也。然則奠系之屬,掌於小史,誦於瞽蒙,先王所重;蓋以尊人道而追本始也。當時州閭族黨之長,屬民讀法;鄉大夫三年大比,考德藝而獻書於王;則其繫世之屬,必有成數,以集上於小史,可知也。夫比人斯有家,比家斯有國,比國斯有天下。家牒不修,則國之掌故,何所資而為之徵信耶?《易》曰:「天與火同人。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」物之大者,莫過於人。人之重者,莫重於族。記傳之別,或及蟲魚;地理之書,必徵土產;而於先王錫土分姓,所以重人類而明倫敘者,闕焉無聞,非所以明大通之義也。且譜牒之書,藏之於家,易於散亂;盡入國史,又懼繁多;是則方州之志,考定成編,可以領諸家之總,而備國史之要刪,亦載筆之不可不知所務者也。



  
○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

奠繫世之掌於小史,與民數之掌於司徒,其義一也。杜子春曰:「奠繫世為帝系、諸侯卿大夫世本之屬。」然則比伍小民,其世系之牒,不隷小史可知也。鄉大夫以歲時登夫家之眾寡,三年以大比興一鄉之賢能。夫夫家眾寡,即上大司徒之民數,其賢能為卿大夫之選,又可知也。民賤,故僅登戶口眾寡之數;卿大夫貴,則詳繫世之牒,理勢之自然也。後代史志,詳書戶口,而譜系之作無聞,則是有小民而無卿大夫也。《書》曰:「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」鄭氏註:「百姓,為群臣之父子兄弟。」(見司馬遷《五帝本紀》注。)平章,乃辨別而章明之,是即《周官》小史奠系之權輿也。孟子曰:「所謂故國者,非謂有喬木之謂也,有世臣之謂也。」近代州縣之志,留連故跡,附會桑梓;至於世牒之書,闕而不議,則是重喬木而輕世家也。且夫國史不錄,州志不載;譜系之法,不掌於官,則家自為書,人自為說,子孫或過譽其祖父,是非或頗謬於國史。其不肖者流,或謬託賢哲,或私鬻宗譜,以偽亂真,悠謬恍惚,不可勝言。其清門華冑,則門閥相矜,私立名字。若江左王謝諸家,但有官勛,即標列傳,史臣含毫,莫能裁斷。以至李必隴西,劉必沛國,但求資望,不問從來,則有譜之弊,不如無譜。史志闕略,蓋亦前人之過也。